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8篇
  免费   382篇
公路运输   2999篇
综合类   1852篇
水路运输   607篇
铁路运输   1579篇
综合运输   33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为例,讨论发光二极管(LED)综合节能照明装置的使用范围、类型参数、技术要求、控制方式,分析异型LED照明装置的布置情况,并对其节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单套LED综合节能装置能接收欧洲安装总线(EIB)控制系统的带有数字可寻址灯光照明接口(DALI)的调光信号,单灯具备可连续调光功能,可使整个车站根据不同模式及运营需求进行整体调光,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且不会降低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2.
文章介绍了南京地铁1号线车辆制动系统的组成,阐述了制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重点分析了列车在不同制动模式下运行时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3.
文章介绍了一种城轨车辆框架式结构蓄电池箱的设计,并且对该蓄电池箱结构进行了静强度和模态分析,验证了该种箱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4.
文章介绍了W203型地铁牵引轨道车的车体结构形式、车体强度载荷工况、有限元静强度分析计算结果和疲劳强度计算结果、车体静强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车体强度满足设计及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5.
文章主要从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车辆的设计方面,从机械匹配和电气匹配两个方面对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满足弓网之间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36.
不同的空调回风方式对地铁车厢内的空调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文章采用数值方法对车厢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了两种常见的地铁车厢内回风方式的温度场和流场。结果表明,采用两种回风方式,均能满足乘客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7.
作为车辆的固结设备,地铁车辆线路滤波电抗器悬挂在车厢底架上,设计者必须对其可靠性及结构强度进行仿真计算,避免应力集中,避免大变形。作为一漏磁非常大的强电磁源,漏磁场会对环境、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设计者有必要对其进行漏磁屏蔽设计。文章从电抗器的结构设计、漏磁仿真计算、试验等方面做了分析研究,为车辆电抗器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8.
针对某些城轨车辆不设置司机室车门,乘务员只能通过客室门进出列车的问题,文章结合车门系统的控制原理,设计一项新功能以解决此问题,并就新型城轨车辆的乘务员进出方案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9.
天津地铁1、2、3号线的联网运营,将使轨道交通从单线正式过渡到网络.通过分析天津地铁线网规划中各车辆段及基地配属,明确各车辆段的功能定位.在制定车辆周期预防性维修分级标准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规划网络化车辆维修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体系.从定修段到大修厂,分别说明具体的维修生产组织流程和运作模式,该模式对保证网络化车辆维护保障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0.
针对智能车辆纵向运动时的交通道路适应性问题,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车运动速度等因素,研究了智能车辆纵向运动决策与控制方法。论文研究了基于车头时距的纵向运动决策方法并建立不同驾驶行为的目标车速模型,运用变论域模糊推理算法设计了目标加速度模型。基于纵向动力学模型,运用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算法建立了驱动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对高附着系数路面和低附着系数路面的行驶工况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附着系数路面和前车变速行驶条件下,智能车辆能实时、合理地决策目标车速、目标加速度,实现安全、高效、稳定的跟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